在分析艺考生的院校专业之前,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现象:
在拥报互联网的这一波波人中,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先后顺序:
1.北上广的综合类重点大学;
2.北上广的知名美院;
3.地方的重点大学;
4.地方美院等艺术类院校。
等第四梯队的同学转行投简历的时候,已经距离第一波行动的人, 过去两年了
你会很直观的感受到[信息不对称]带来的影响:很多信息在一线城市都已经落伍了,在二三线城市才刚刚兴起。
选择大于努力(这句话的意思是选择很重要,但是不努力也是不行的哈)
这句话很现实,一点都不鸡汤。
所以,我在院校选择上,是有一个逻辑顺序的,即城市>学校>专业
1.选择城市
人无忧无虑的时候最快乐,夸张点来说,无知的时候最快乐。
为什么填志愿,要重点考虑一线城市?就是要摆脱那种,井底之蛙的自我满足感。如同上面的例子,机会稍纵即逝。
互联网的风口已经过去了那么久,地处边缘的人们才慢慢嗅到它的味道,才考虑要不要融入其中,这个时候已经晚了。
这值得我们去思索,尤其是选择做设计的同学。
无论是什么设计科目,只有在一线城市学习,只有在一线城市做设计,你才会真的感受到什么是当下流行的,你才能在恰当的时间入场。
做设计,最可怕的不是技术不过关,而是眼界层面的落伍,信息获取能力的落伍。
基于这点,做志愿填报的时候,请务必把[城市]这个因素的等级提高。
2.选择学校
每一年都会有很多手握央清证的人,放弃央美选择
平心而论,我真心觉得清美在艺术氛围上,比央美差劲不少。但如果让我选一次,我会选择清美。
不仅仅是因为名校的光环,更重要的是清华背后的平台和人脉。我很早就意识到: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
仅仅学一个专业,是满足不了我的兴趣的。因此,我会跑去其他工作室、印染实验室、金工实验室、交通工具实验室等等。
借此,认识了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。看看他们在学什么,在玩什么,我可以从中收获什么。
我知道,在清华这个平台上,我所认识的,一定是行业里最优秀的。
有这么好的资源在,只学一门专业,只认识一两个朋友,那岂不是太亏了?你必须不断的扩展知识面的广度,经历的越多,你就对自己了解就更透彻。
就业或者创业的时候,身份切换起来才会显得游刃有余
3.选择专业
在我看来,选专业虽然很重要,但是同前两者相比只能排在第三位。
年轻的我们如果谈:择一事,终-一生。这未免太扯淡了。毛都没齐呢,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。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迷茫的人了。
尤其是在毕业季的时候,都在浮躁迷茫,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干啥。所以在大学里,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,少之又少。
大学,如同一个你在步入社会之前的训练场,让你尽可能多的尝试不同的东西,最后找到自己喜欢的,然后再坚持下去。
多方面的浅尝辄止不是一个坏事,就怕你什么都没想清楚就一头扎了下去。
关于延展度,举之前说的一个例子:
同样是转行到平面设计去应聘,学动画的同学,是要比学陶瓷的同学更有优势的。原因就在于,动画要学习的东西更广,更贴合当下就业需要。
所以,关于选院校专业,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选,不妨选一个涉猎范围更广,更具有延展性的专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