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经常有人问我,考研院校导师想要什么样的学生,下面就和大家讲解一下。
初试专业课成绩高
代表着专业知识扎实,适合科研。
初试英语成绩高
代表着可以看懂外文文献,写外文论文。
本科出身好
代表着本科学习氛围好,学习能力优秀。
有加分项
拥有科研经历,项目经历,实习经历。很符合导师,学校的学术课题研究需要。
人品好
心理健康,抗压强科研很苦,需要千锤百炼
因为它们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:
专业能力
大家现在知道为什么导师不会录取一个没有初试成绩、没有项目、没有比赛的学生了吧。再多校园经历、挂再多职位都不如你研究过一个课题,发表过一篇论文来得吸引老师。
那现在准备考研的同学们应该怎么做?
第一,多参与和报考专业相关的宣讲会,论坛,活动。即便不那么高大上,有学到东西即可。或者选修学校一些本专业的课程,写出类似的报告(表述专业,全面)。
第二,除了考研的相关应试书籍,教材书,也应该多读一些报考专业领域的经典著作和一些行业前沿论文。
第三,通过实习或者学校实验,掌握报考专业的专业技能。
第四,做好读研时期的规划,比如想要研究什么课题,做出什么样的成果,怎么实现。研究生阶段比本科阶段更加注重你的专业水平,研究生是从入学就在专业下细分了研究方向的。所以根据目标,规划本科学习时的学习路径很重要。
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跨专业的同学,很多也适用于本专业但是经历少的同学。本专业的同学,一定要注意,如果你们经历还需要硬凑,那你和跨专业的同学又有什么区别呢?所以,这里提醒本专业同学,你学过的课程、做过的报告、各种小组项目、各种培训、各种实习,都是优势,要好好参与学习。
以上就是考研的一些见解,希望大家在平时就好好努力,争取考上心仪的院校和专业。